问:传统中小企业,在有限的线上资源投入条件下,以何种方式方法配置资源,能看到实际的效果回报? 千人千面,用户精准画像等技术工具大规模应用的未来,代码比运营更懂用户,京东运营工作人员当何以自处?
答:运营要灵活,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,资源配置要根据企业特性来看,不一样的行业资源配置就不一样。你可以参考《精益创业》所讲的MVP。至于你第二个问题,我想说代码不懂运营,是运营赋予了代码懂代码能力,任何时候都需要运营,以后可能更需要懂技术的运营。运营也会有更多的技术手段。
问:我们公号内容效果不错,但活动效果差怎么办?
答:内容运营是新媒体运营的基本模式,但不是全部,运营过程中,可以尝试将一些活跃用户、忠实粉丝导入个人微信账号或者社群,并加以沉淀,久而久之,在做活动运营的时候必然会受益。
活动的频次不宜太高,活动是一种加强手段,而不是杀手锏,还是要以精为原则,否则做频了,也就做疲了。
问:虽然知道数据可以指导用户运营,但实操差些,对于新手,现在手里有各个平台的后台数据(如微信,头条),该怎样纵横进行数据分析呢?
答:对于新手我还是建议你充分了解每个平台的各项数据指标的含义,这样你才能知道如何做比较,单个平台都有自己完整的统计后台,但是不一定统计算法一致,但是大同小异,对于大的数据其实看的是趋势,横向比较做交叉验证最合适不过。
问:为什么做京东托管的人这么多,反而做出好的人这么少?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?
答:任何一个工种,做到顶级、出类拔萃的都是少数,只是很多人被神话了而已。
我觉得这个现象多也好,少也好,对自己的本职并无影响,我们应该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能够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有用的经验,自己在这份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,这样不断地实践,不断地提升自己。你自己将来成为最好的运营,就行了!
问:对于上线一段时间的社区来说,是培养kol好,还是用马甲号来做一部分假数据好呢?
答:请记住,假的永远是假的。我知道很多平台都会做假数据,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去别的平台抓很多数据进来。新社区,初期可以这么做,没问题,但这种行为等于饮鸩止渴、毒品,千万不要成瘾了,变成依赖而一发不可收拾。
做自己的kol,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,哪怕初期人力、资源投入不够,但一定要慢慢加强,这部分产生的内容的比例一定要保持增加,最后,将假数据的比例降低到0。
当然,你们的运营团队实力够呛,假数据完全可以开始就不用做,这样是最好的。反正我是不鼓励做假数据。